金缕曲·咏白海棠
顾太清〔清代〕
洞户深深掩。笑世间、浓脂腻粉,那般妆点。认取朦胧明月下,不许东风偷飐。偏触动、词人系念。昨日微阴今日雨,好春光有限无馀欠。肯为我,一时暂。
冰绡雾縠谁烘染?爱依依、柔条照水,靓妆清艳。墙角绿阴栏外影,印上芸窗冰簟。隔一片、清阴暗澹。不是封姨情太薄,是盈盈树底魂难忏。春欲暮,易生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深锁的门户紧紧关闭着。我嘲笑这世间,人们用浓厚的脂粉和艳丽的妆容,那样刻意地装扮自己。请在朦胧的明月之下,别让东风偷偷吹动(这清幽之景),却偏偏触动了词人心中的挂念。昨天是轻微的阴天,今天就下起了雨,这美好的春光虽然有限,却也是毫无保留地展现着。它能否为我,暂时停留一会儿呢?
那轻盈如冰绡、薄雾般的丝绸是谁渲染的呢?我喜爱那依依垂柳映照着水面,清雅明艳的美丽妆扮。墙角绿荫和栏杆外的影子,映在了书窗和凉席上。隔着这一片清幽暗淡的光影。这不是因为风神(封姨)太过无情,而是因为那繁茂树下盈盈的景致让人难以割舍。春天即将过去,让人容易产生伤感之情。
注释
赏析
上片开首,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:“洞户深深掩。笑世间、浓脂腻粉,那般妆点。”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,说它素洁的淡妆,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。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,同时这里也映射、批评了世俗的审美。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“认取朦胧明月下,不许东风偷飐”。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,招惹狂蜂浪蝶。在朦胧明月下,尤其展示了它的美。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,它“偏触动、词人系念”。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,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。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,“好春光”是不多的。而“昨日微阴今日雨”,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,哪怕是仅如片刻的“一时暂”,这是
简析
词的上片采用对比的手法,描写白海棠的可爱,表现出词人对春的留恋;下片用丝绸织品的美丽,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,衬托白海棠,该词通过描写暮春将谢的白海棠,抒发了词人内心深处惜春的愁绪,而其中所绘之景、所发之情,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。
顾太清
顾太清(1799年2月9日-1877年12月7日),清朝著名女词人。亦称西林太清。满洲镶蓝旗人。西林觉罗氏。名春,字子春,一字梅光,号太清,常自署名太清春。晚年以道号“云槎外史”之名著作小说《红楼梦影》,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。其文采见识,非同凡响,因而八旗论词,有“男中成容若(纳兰性德),女中太清春(顾太清)”之语。 363篇诗文 88条名句
红窗月·燕归花谢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燕归花谢,早因循、又过清明。是一般风景,两样心情。犹记碧桃影里、誓三生。
乌丝阑纸娇红篆,历历春星。道休孤密约,鉴取深盟。语罢一丝香露、湿银屏。
南柯子·驿馆吹芦叶
毛奇龄〔清代〕
淮西客舍,接得陈敬止书有寄。
驿馆吹芦叶,都亭舞柘枝。相逢风雪满淮西。记得去年残烛,照征衣。
曲水东流浅,盘山北望迷。长安书远寄来稀。又是一年秋色,到天涯。
春不雨
王士祯〔清代〕
西亭石竹新作芽,游丝已罥樱桃花。
鸣鸠乳燕春欲晚,杖藜时复话田家。
田家父老向我说,“谷雨久过三月节。
春田龟坼苗不滋,犹赖立春三日雪。”
我闻此语重叹息,瘠土年年事耕织。
暮闻穷巷叱牛归,晓见公家催赋入。
去年旸雨幸无愆,稍稍三农获晏食。
春来谷贱复伤农,不见饥鸟啄余粒。
即今土亢不可耕,布谷飞飞朝暮鸣。
舂莩作饭藜作羹,吁嗟荆益方用兵。